央廣網高碑店4月19日消息 “一剪之趣其神功,美在民間永不朽”,郭沫若先生曾用這樣的詩句來贊美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。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之一,河北高碑店市的剪紙藝術歷史悠久,且與傳統(tǒng)文化相交相融。近日,記者來到高碑店的北庫小鎮(zhèn),與非遺剪紙傳承人一起,揭秘剪紙里的詩韻春秋。

剪紙與詩詞的共通之處,在于對意象的精煉與意境的營造。記者看到,在北庫小鎮(zhèn)展示的剪紙作品中,常見葫蘆、十二生肖、福壽紋樣,而這些元素也常常出現(xiàn)在古典詩詞中。隨著畫卷徐徐展開,高碑店非遺剪紙傳承人劉和芹為我們展示了她創(chuàng)作的《九龍圖》!拔覍嫷脑剡\用到這幅剪紙作品中,寓意‘龍騰九天,威震乾坤’!眲⒑颓鄹嬖V記者。

采訪當天,恰逢高碑店市第一幼兒園文明路分園的孩子們來到北庫小鎮(zhèn)進行春游活動!拔覀兇舜位顒由婕凹艏、泥塑等非遺體驗!眻@長王銀介紹。一張紅紙、幾剪成型,簡單的紅色五角星在孩子們手中躍然紙上,記者驚訝于他們竟也能揮動著紅色的五角星,隨口說出“手可摘星辰”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之類的詩句。記者了解到,劉和芹在北庫小鎮(zhèn)設有工作室,定期開設剪紙課堂。除此之外,高碑店還多次舉辦非遺剪紙進校園活動,這不僅是對剪紙的傳承,更是一場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文化詩教。

從剪紙的方寸之間到詩詞的平仄韻律,高碑店以文化為筆,繪就了一幅“非遺活化、詩意棲居”的城鄉(xiāng)畫卷。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,在這個京津冀文化交融的熱土上,一場關于傳承文化與經典誦讀的交流盛會即將拉開序幕。當中華經典誦讀大會的聲波與非遺剪紙的刻痕共振,文化“雙璧”又將引領這座“京雄鄰里”之城去向何方?讓我們拭目以待!

監(jiān)制:張繼航

策劃:李瑤

拍攝:許冰(實習)

制作:許冰(實習)戈錦秀(實習)郭天宇(實習)

編輯:李瑤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