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元林(前左一)在社區(qū)做義工。

平日里,走進將樂縣古鏞鎮(zhèn)龍池社區(qū)活動中心,總能看見許元林夫婦的身影。他們有時攙扶著腿腳不便的老人散步,有時與獨居的長者促膝談心,一言一行讓人感受到溫暖的氣息。這份溫情的延續(xù),源于一位叫葉夢容的老人留給他們的珍貴饋贈。

“葉叔叔教會我們,愛是可以傳遞的!痹S元林一邊說著,一邊從包里取出一個泛黃的粗陶米缸——這是他們照顧葉夢容老人二十年時光的見證。

他們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著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老人,這段超越血緣的親情故事,已傳為當?shù)丶言挕?/p>

2003年初秋的那個雨天,許元林至今記憶猶新。他和妻子葉雪云撐著傘站在萬安鎮(zhèn)的老屋前,看著年過花甲的葉夢容佝僂著身子收拾行李。老人的全部家當不過一個褪色的帆布包,里面裝著幾套洗得發(fā)白的衣服,還有一個用來吃飯的粗陶米缸。

這個被許元林妻子喚作“葉叔叔”的老人,其實與他們毫無血緣關系。葉夢容老人生于1939年,幼時因家貧被送養(yǎng),一生未娶。1979年,他跟隨許元林岳父一家來到將樂縣,把當時才六七歲的葉雪云當作自己的孩子般疼愛。二十多年后,當老人逐漸喪失勞動能力時,許元林夫婦義無反顧地接過了照顧他的擔子。

當時許元林夫婦把年過六旬的葉夢容接進他們在縣城的小家時,這個決定在旁人看來很不可思議。

“當時很多人都勸我們,說非親非故的,何必給自己增添這個負擔!痹S元林說,“但葉叔叔從小把雪云當親閨女疼,我們不能看著他孤苦伶仃地老去。”誰也沒想到,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葉夢容老人的晚年,更在他們夫妻心中種下了善意的種子。

這個決定一做,就是二十年。

“剛開始確實有很多不適應!比~雪云說。老人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和聽力障礙,交流只能靠簡單的手語和寫在紙上的大字。但在這個家里,他的每一個手勢、每一個眼神都能被準確理解。為了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,他們讓女兒許雯從小就稱呼老人為“公公”,這個特意為老人想的稱呼巧妙地化解了同一屋檐下彼此間的尷尬。

日常生活中,老人總想幫忙分擔家務。他用從林場帶來的木料,在陽臺上叮叮當當?shù)厍么。不到一個月,家里就多出了結實的衣架、碗柜等!伴e著也是閑著!崩先丝偸沁@么說。這些木制品至今仍在使用,每道木紋里都浸刻著歲月的痕跡。

日復一日的照料中,最令人動容的是那些平凡的生活細節(jié)。每天清晨,葉雪云都會為老人準備溫度適宜的洗臉水;許元林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老人聊天;女兒許穎放學回來,總會先到“公公”房間講學校的趣事;鄰居們經(jīng)?吹,傍晚時分,許元林會攙扶著老人在小區(qū)里慢慢地溜達。

2017年春節(jié),他們帶從未出過遠門的葉夢容去福州。之后又去了將樂周邊縣城。回程時,老人把車票小心收好,輕聲地說:“這輩子是第一次出門游玩!

2022年冬天,一場嚴峻的考驗降臨到這個家庭。當時葉夢容老人感染新冠,高燒不退,而許元林正任教高三畢業(yè)班!澳嵌螘r間真是分身乏術!痹S元林說。他白天在學校上課,晚上趕回家給老人喂藥、擦身。老人長期臥床導致嚴重便秘,許元林就用手幫忙疏通!斑@沒什么,就像照顧自己的父親一樣!痹S元林說得很輕巧,但聽者無不為之動容。

2023年9月,老人在睡夢中離世。整理遺物時,他們在床墊下發(fā)現(xiàn)一個鐵盒,里面整齊碼著許雯從小到大送的賀卡,還有一沓醫(yī)院的票據(jù)。告別儀式上,鄰里無不垂淚——他們見證過許老師攜老散步上河洲的溫馨場景,聽聞過老人出門游玩的幸福故事。

鄰居林斌至今還記得一個細節(jié):“葉叔最愛喝花生湯,許老師再忙都會每天買一碗。后來老人臥床不起,他就用那只粗陶米缸裝著帶回家。”這只粗陶米缸用了很多年,見證著這段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守護。

在將樂一中,這個故事已成為最生動的德育身邊教材。許元林的學生王瑞琰說:“許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,什么是真正的孝道!

如今,許元林夫婦和在外地讀大學的女兒許雯,經(jīng)常到當?shù)氐酿B(yǎng)老院做義工,將這份愛心繼續(xù)傳遞下去。他們說:“葉叔叔教會我們的,我們要繼續(xù)傳遞下去!边@份愛的接力,在悄然延續(xù)。(將樂記者站 陰志毅 文/圖)

編輯:龔雯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(wǎng)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(wǎng)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(wǎng)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